近日,杭州海關通過風險分析,從一票出口貨物中查獲非法出境的疑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庫氏硨磲2個。
3月31日,杭州海關隸屬義烏海關查驗關員在對一票申報品名為玻璃杯、熱轉印機的出口貨物進行查驗時,發現集裝箱內碼得整整齊齊的貨物中間有一個大紙箱顯得特別突兀。這個紙箱體積大、重量沉,按照常理應放在集裝箱底部,然而現在卻擺放在了集裝箱的正中間。多年查驗工作形成的職業敏感,讓查驗關員判斷這個紙箱內很可能另有乾坤。果然,開箱查驗后,關員在紙箱內發現了被塑料膜層層包裹著的一個貝殼狀物體。貝殼大而厚,整體呈白色,殼面粗糙,有天然隆起的放射狀肋紋,疑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庫氏硨磲。
根據我國1981年4月加入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攜帶,托運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出入國境的,必須辦理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海關憑證明書查驗放行。對于這一對疑似硨磲的大貝殼,出口商聲稱是“工藝品”,是外國貨主要求放入貨物中夾帶出口的。因為無法出具任何授權證明,海關依法予以暫扣,做進一步調查。
硨磲又稱車渠,其名始于漢代,因殼表面有渠壟如車輪之渠,故名,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類大型海產雙殼類。世界上已知的硨磲僅有9種,大都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我國的臺灣、海南、西沙群島及其他南海島嶼也有這類動物分布。在中國佛教中,硨磲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珍珠并列為“佛教七寶”,其加工而成的佛珠和各種裝飾品廣受歡迎。目前,國際上將硨磲列入cites公約附錄二物種,作為世界稀有海洋生物加以保護,未經批準禁止天然硨磲出口。(俞晶/文、繆丹/攝)
進口美光公司產品未通過國家網絡安全審查汕頭自臺灣進口產品享優惠揭陽海關保障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大型設備高效通關廈門海關查獲76卷“問題地圖”上海進口紅酒清關代理公司出口轉內銷 加貿出口企業的又一生存砝碼國際空運貨物的運輸特點(二)杭州海關查獲干制海參近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