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4個“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記者從海關總署記者通報會上獲悉,全國海關統籌抓好口岸緝毒工作,依法嚴厲打擊走私毒品、制毒物品違法犯罪活動,緝毒執法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以來,全國海關緝私部門立案偵辦走私毒品犯罪案件850起、走私制毒物品犯罪案件16起,繳獲冰毒、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各類毒品1.6噸、易制毒化學品106噸,打掉上百個走私毒品、制毒物品犯罪團伙。
會上,海關總署通報了海關打擊毒品走私十大典型案例。
海關總署此次通報的典型案例中,2020年3月3日,在云南瑞麗口岸聯檢中心,海關緝私民警在一輛轎車后備箱查發毒品可疑物173包、后排座椅腳墊下查發毒品可疑物11包,經鑒定,上述物品為冰毒,凈重34.53公斤。
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資料顯示,2020年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繳獲的冰毒數量比上年增加19%,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估計繳獲的冰毒總價值達610億美元。海關總署緝私局局長孫志杰表示,跨國毒品走私形勢嚴峻,冰毒走私是中國海關當前打擊的重點。新精神活性物質作為“第三代毒品”,已累計發現1000余種,對青少年危害巨大。而寄遞渠道、“暗網”、虛擬貨幣等為毒品走私提供了更為隱蔽的交易環境,也給海關監管帶來新的考驗。
據介紹,全國海關緝私部門強化涉毒走私案件偵辦,全力堵截大宗毒品走私進境和制毒物品出境,及時總結推廣查緝機制,運用科技手段開展延伸打擊。2020年以來,海關緝私部門與公安禁毒部門聯手查處走私毒品案件上百起,對走私毒品違法犯罪開展延伸打擊、斷網摧鏈,“清源斷流”成效凸顯。
在口岸監管方面,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司長王軍說,對于寄遞渠道夾藏走私,海關強化旅檢、郵件、快件、跨境電商等“非貿”渠道管控,充分利用先期機檢、智能審圖等手段,提升非侵入式查驗能力,依托業務系統,推動攔截物品識別范圍和準確率“雙提升”,加大人工查驗力度,堅持“存疑必查”。
近年來,陸路邊境地區毒品走私形勢嚴峻,海關查獲多起利用運輸工具進行毒品走私的案例。
王軍介紹,海關嚴防貨運渠道夾藏走私,加強對進出境貨物查驗和運輸工具登臨檢查,加大對陸路進境運輸工具車體、箱體等易夾藏部位的檢查力度。強化邊民互市貿易毒品查緝,嚴格落實互貿商品交易“人到、證到、貨到”監管要求。同時,強化監管查驗設備運用,充分發揮h986、ct機、毫米波、人臉識別系統、拉曼檢測儀等設備優勢,有效發揮機檢設備在智能審圖、同屏比對等方面的作用。
“我們還通過培訓提升關員對于涉毒物品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練就火眼金睛,不斷完善‘人、機、犬、情報’多位一體的查緝模式。”王軍介紹,海關總署已組織舉辦2期芬太尼類物質監管查緝工作專題培訓班。
下一步,海關將深入推進落實“國門利劍2021”專項行動部署,強化監管查緝措施,形成“快查、快鑒、快移”處置良性循環,力爭事前全面預防、事中精準打擊、事后破網除鏈,推進機檢集中審像和智能審圖實戰應用,實現對毒品走私的精準打擊。
“近年來中國海關不斷推動加強與相關國家(地區)跨境緝毒執法合作務實深入開展,對跨境走私販毒新情況、高風險迅速預警,對走私涉毒線索及時處置。”孫志杰說。
他表示,國際禁毒情報交流和執法合作至關重要,特別是一些大宗案件,沒有情報信息支持將會大大增加難度。比如,在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和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地區情報聯絡中心(亞太rilo)的支持下,中國海關與越南海關先后開展了三期“湄龍”打擊毒品和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走私國際聯合行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為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下海關執法合作的重要成果。
據悉,“湄龍”行動第一、二期于2018年、2020年開展。2020年5月至9月,“湄龍”行動第二期共計15個國家和地區的海關、警方等執法部門參加。行動共報送查獲案件284起,其中毒品案件238起,涉及各類毒品約1984千克。“湄龍”第三期于2021年4月至9月開展,亞太地區2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關參加。
“當前,境外毒品滲透形勢依然嚴峻,走私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及新精神活性物質花樣翻新,走私制毒物品種類繁多、更加隱蔽。”孫志杰說,曾經有走私分子將可卡因溶解在紅酒中,企圖蒙混過關。
他表示,海關總署緝私局將扎實推進2021年緝毒專項行動,加強“緝私戰區”執法聯動,對走私涉毒犯罪實施“全鏈條”深度打擊,繼續加強與重點國家(地區)的緝毒執法合作,加強對涉毒走私違法聯合整治,持續加大對走私“毒郵票”等新型毒品以及新精神活性物質的打擊力度。
廣州機械設備報關公司哪家好?_機械設備報關行打通生命綠色通道 海上接力搶救外籍危重船員海關總署直屬高校建立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上海進口木材關稅多少大連海關助推奇瑞汽車駛向世界廈門水果進口報關公司帶你熟悉水果空運進口流程昆山海關小小短信大提醒香煙盒檳榔袋藏毒品絞盡腦汁過關終被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