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監管現場,三臺巨大高聳的龍門吊快速移動,場站內被集裝箱堆得滿滿當當,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地作業,等待著班列發運。近零下20攝氏度的天氣里,這里是一派火熱的景象。
“我們已經設立10個境外終到站,貨物輻射20余個國家50余個境外城市,成為東北地區開行規模最大、運輸時效最快、線路輻射最廣、成本效益最優的集結中心。”持續向好的中歐貿易形勢讓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負責人蔡旭東的信心更足,企業的步伐邁的更加堅定。
數據顯示,前11個月,中歐班列(沈陽)開行732列,同比增長30.5%。開行數量的持續提升給通關速度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貨物數量提升的同時讓通關效率不降甚至更優?遼中海關通過應用科技手段、優化通關流程等方式讓企業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對于企業來講,貨物發運的成本和速度是他們選擇發運地的最直接因素,只有不斷提升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才會吸引到更多的企業選擇沈陽中歐班列。”遼中海關副關長王煥表示。
讓沈陽中歐班列通關效率再提高,運營競爭力再提升,遼中海關創新運用了“鐵路快通”監管模式。依托該模式,企業的艙單數據在屬地海關即可完成前置處理,實現了“口岸線前移”,提高了艙單數據精準度和處理效率。
“以前,我們的艙單數據只能提交給口岸海關,只有當貨物已到達口岸后,才能對艙單數據進行核對,一旦出現數據錯誤,需要溝通聯系的環節很多,修改的周期很長。”沈陽遠大智能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呂穎表示,“鐵路快通”模式實施后,每列班列可節省通關時間約20小時,整體物流運輸時間可縮短約40小時。
為了讓“鐵路快通”更加穩定可靠,遼中海關聯合鐵路、班列運營平臺、鐵路列車負責人和場地運營部門建立了橫向“一站式”合作機制,通過“一箱一票”“一箱多票”“多箱一票”“多箱多票”等多種形式保障該模式的順暢運行。
“我們將以智慧海關建設為抓手,持續做好‘區港直通’‘沿途編組’‘多點查檢、集中發運’等監管模式改革,加大通關流程優化,加強各部門間的聯系配合,著力解決企業痛點、難點,保障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運營順暢,助力中歐班列持續提升運營效率。”王煥說。(張凡/文)
把好國門扮靚國家窗口 做好服務傳遞濱城魅力“紙黃金”成功開拓新市場----菏澤海關運用原產地優惠服務外貿穩增長上海進口裝飾面板清關公司天津新港海關退運25噸廢礦渣洋垃圾海運拼箱技巧之倉儲與配載海外商品是如何通過電商渠道來到你手中的?紙漿進口報關流程以及費用是怎樣的?海關保障今年首批“秦安蜜桃”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