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的上海,每天都在經歷著烈日的炙烤,高溫黃色、橙色預警輪番上線。剛經歷完最長梅雨期的上海再次接受連續高溫天的“烤”驗。即便如此,再強的烈日也曬不化浦東機場海關一線工作者在各自崗位上奮斗的決心與赤忱的奉獻精神。
重點航班登臨檢疫兩小時 停機坪上演“燒烤”模式
戴上一次性工作帽、n95口罩、內層手套;套上防護眼鏡、防護服和鞋套;再戴上外層醫用一次性乳膠手套,最后佩戴好執法記錄儀,校準好測溫槍,上海浦東機場海關值機處值機一科副科長關靈準備開始一天的忙碌。
14:50,從阿姆斯特丹飛到上海浦東機場的荷蘭航空一航班平穩落地,停靠在2號航站樓77號橋位。此時,陽光直射下的機坪地面溫度已經上升到將近60℃。早已等候在機坪上的海關登臨檢疫人員已經全部就位。
登上舷梯,艙門緩緩打開,關靈與同伴們全副武裝探身進入機艙。長達8個多小時的飛行,密閉的機艙,給登臨檢疫工作增加了未知的風險。關靈他們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無誤地分類排查200余名入境旅客,并引導不同風險級別的旅客分類分批下機。
每一班航班抵達,關靈都嚴格按照作業流程進行登臨檢疫。對申報有癥狀的旅客復測體溫,詢問旅客有無咳嗽、乏力、呼吸困難等相關癥狀及近14天內旅行史、居住史、接觸史,核查旅客相關憑證,確保對有癥狀旅客第一時間做好醫學排查。
戴著口罩本就呼吸不暢,還要一刻不停地與旅客詢問交談,口干舌燥已不是最難受的,此時關靈身上的防護服內已進入“燒烤”模式。“這種氣溫下穿上防護服不到10分鐘,就會全身濕透。”他表示,對于重點航班的登臨檢疫工作,一次就需要2-3小時,有時,航班抵達得密集,一次任務就要上四五架飛機。
登臨檢疫是空港門戶防疫的第一步。除了細致的檢疫排查工作外,關靈與隊友們還要“卡著秒表”與地面工作人員時時更新機上的每步進展:
14:55飛機停靠;14:58艙門打開;15:06收取并審批航班總申報單、旅客名單和乘務長報告單;15:10進行機上廣播,請旅客登錄海關旅客指尖服務小程序,填寫電子版《健康申明卡》;15:16進行艙內巡查和接受申報,未發現有癥狀人員;15:22,第一批旅客下機;15:35第二批旅客進入廊橋等待……
為了旅客進行后續的海關流調、核酸檢測等步驟時,能避免人流密集停留,每一步節奏都需要精準把控。
在穿著防護服的幾個小時內,關靈的汗水無時無刻不往外冒著,防護服儼然就是個“桑拿”服。“按照防護服穿戴標準,我們戴的兩層手套與防護服是交錯疊加穿著的狀態,為了防止封口處長時間工作手套滑脫,還要用膠帶封口,真正達到密不透風的狀態。”他說。
每天準備3套速干衣 航站樓內日行萬步糾察“小動作”
近期,隨著精準防控下的航班恢復,浦東機場入境航班、旅客數量持續增加,目前入境客流已經達到每天2000多人次。
隨之而來,浦東機場海關駐空港區域辦衛生監督一科科長曾浩的工作量又加重了。曾浩的日常工作內容繁瑣卻又精細。他所帶領的小組,承擔了包含航站樓內個人防護洗消、醫廢處置、安全防護以及環境消毒等多項任務。
同在防止境外輸入的第一線,與關靈一樣,曾浩的崗位也需要嚴絲合縫地全副武裝起來。但千萬別以為,在航站樓內上崗的他就不會受到室外高溫的侵襲。出于衛生防疫,機場室內對于新風量有明確要求。即使打著空調,室內溫度也只能控制在28-30℃左右。也就是說,外界的高溫依舊對室內體感帶來不小影響。
就拿曾浩的監督職責之一“安全防護”來說,“安全防護不僅在于讓一線關員穿好防護衣物,而是在于整個工作過程中。”他介紹,高溫外加防護服的悶熱,機場各個崗位的關員們難免會出現一些“小動作”,比如,把面屏拿下來扇一扇;面罩起霧了要擦一下;口罩太悶了想透口氣;做完一次流調忘了手部消毒等。而這些小舉動,放在機場這樣的高危環境下,都是不被允許的。
“我給自己每天準備3套速干衣。”曾浩說,他與組員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每天監督檢查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他們需要在航站樓內不停地來回上下巡邏觀察,維持現場秩序,觀察大家的工作狀態。
他表示,僅在一個航站樓內,自己每天的微信步數都在15000步上下。每走個幾圈下來,有時連速干衣也頂不住,全部濕透。
眼下,航班量逐漸增多,各個崗位的工作時間也更長了。曾浩說,組內負責洗消點的同志,兩人一組相互倒班,早上9點上崗,防護服一穿就是數個小時。期間,他們需要靜候在洗消點,隨時為其他各崗位人員做噴灑消毒工作。
再比如組內負責航站樓室內環境消毒的人員,不僅穿著防護服,還要背著5公斤的消毒藥水“負重前行”,游走于兩個航站樓的各個角落,一天要噴70趟左右,相當于半小時噴一次,每天要配210公斤的消毒藥水。
防護服里有“乾坤” 各種降溫神器試個遍
高溫下,防護服儼然是“桑拿服”,但在防疫一線“戰場”,即使再熱也要日日堅持。不過,“實戰”經驗豐富的關靈與曾浩,也想出了不少降溫解暑的點子來。
“這是今年新式的降溫神器。”關靈從脖子上摘下一個掛脖風扇展示。區別于傳統的手持風扇,掛脖風扇以頭戴式耳機的支架作支撐,裝有兩個扇葉。扇葉可以彎曲角度。它的原本用意,是讓使用者直接將產品掛在脖子上,將扇葉對著臉部吹,既能解放雙手又能消暑。
然而關靈的用法卻稍有不同。只見他將風扇掛在脖子上,“藏“在了防護服內,扇葉卻是朝下,“防護服穿著實在太悶,這樣做相當于加速防護服里的空氣循環,一定程度能緩解悶熱感。”他說。
而同款的掛脖風扇,曾浩和組員們也人手一只。他們曾嘗試過各種五花八門的降溫方式,比如在防護服里穿一件插著冰排的馬甲,或是直接把冰貼貼在身上等,但都收效甚微。
說起一天中最“酸爽”的時刻,曾浩和關靈幾乎異口同聲——“被噴消毒水的時候!”
關靈表示,即使穿著防護服,但當他張開雙臂讓同伴將消毒水噴灑到全身時,熱氣會被蒸發,并瞬間抽離身體。那僅有的十幾秒,是一天中難得的清涼時光。
“我們已經和汗水和諧相處了,更何況桑拿天穿著防護服的人還有千千萬萬,這也是人生價值的一種體現。”這是浦東機場海關這些“守門員”對這份職業的樸素理解。(陳赟、陳青/文)
蘭州海關“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紀實進口大豆報關流程-全套大豆代理報關操作黃島海關查獲300余噸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砥礪奮進的五年】五年蝶變 江門海關為外貿發展提質增效中性單證詳解城口香菇從深山“香”到海外【大豆進口清關代理】的流程,一般貿易進口大豆AEO企業分送集報享惠免擔保 綜保區政策紅利持續釋放